新闻中心

不再“健康”的美年健康,其实和瑞幸咖啡中了同一种毒

发布时间:2019-10-31 23:42:37 点击量:

 这年头,什么样的生意算得上好生意?

客户源源不断的,毛利率高的,还找不着行业天花板的。

这种生意,五个手指头扒一扒都能数出来有多少。体检算得上其中的一种:号称市场空间有2400亿元的朝阳产业,接近50%的毛利率,超过5亿的客户数量……

这样的公司如果能在A股上市,而且“仅此一家”,你说有多稀缺?

但实际上“稀缺”不代表这个公司就一定受热捧,2019年至今,这家公司在整个资本市场可以拾掇出一整个专栏的新闻,市值反而蒸发了160亿元!
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上市公司美年健康,号称预防医学领域“茅台”的寡头,到底是什么原因,在实体产业尚蓄力“飞奔”的时候,股价的表现却如此颓废。

 

01

美年健康发迹路:资本做成的“三国杀”

美年健康很有意思,2004年才成立,当时还只是一个挂名“美年”的小公司,直到2011年和大健康合并,才有了现在的美年大健康。

2015年,美年健康借壳江苏三友上市,成为A股里预防医学概念的独苗。而2017年更是收购了老对手慈铭体检,借此成功K.O“前帮主”爱康国宾,宣告行业老大易主。

今天的美年健康,拥有560亿市值,和A股上市公司云南白药并驾齐驱,约为爱康国宾的6倍!

可喜可贺!的确堪称“美年”,市值美,舍我其谁的滋味也很美!

不过,单从这样的时间轴来感受,这个公司发展的速度,是不是有点够快了?

且不论市值扩张是否合理,单就这公司走马“上位”,完成“三国杀”的速度,也是异常惊人。要知道,2012年以后不止美年健康在寻求融资,竞争对手慈铭同样在冲刺IPO,但两次都宣告失败,美年健康不仅后来居上,索性一不做二不休,在对外扩张加紧,现金流紧张之际依然高调宣布,拿下彼时进退维谷的慈铭体检,把竞争对手收拾的服服帖帖。

从14年慈铭折戟IPO到17年被美年健康“收买”,不过短短三年。

这三年间,美年健康的门店数量从14年底的94家到17年的400余家,涨幅超300%,就在这样的投入之下,依然能腾出手来,以26.97亿元的对价拿下慈铭72.22%的股权,从而完成对慈铭体检100%控股。

 

我们按照这几年来单店投入在2000万元(对应单店面积2500平米)做个粗略估算,加上收购的支出都接近100亿元,这还不算这几年的运营成本,在这背后是要有多强的现金流来支撑公司完成这么快的扩张?

美年健康的钱到底来自哪里?想也不用想,还是离不开老生常谈的资本运作。

上市之前就获得各种级别的融资,上市之后又通过定增、产业基金等花样,筹措了大量的资金,这些资金又快速被用在了新门店的筹建和对同行的并购之上。

资本做成的三国杀,虽然血腥了一点,但是“洗牌”洗的很彻底,帮助美年健康“肃清”了搅局者,从而更好地为资本站台。

02

美年健康迷茫路:扩张带来的财务危机

资本堆砌的产业,看起来容光焕发,但背后的财务模型就显得危如累卵了。一方面,商誉的问题,你背在身上,就是个定时炸弹,比如2015年上市初期,商誉仅仅4.17亿,现在这个数字是47.39亿,涨幅超过10倍,同期的营收和利润又上涨了多少?

甚至你去看一下美年健康商誉与净资产的比值,接近80%,这就意味着把各项负债去头去尾,生下来的净资产也还有80%的“水分”,如今美年健康的市净率大约在8.5倍,我们不难想象其“真实”的市净率已经到了多少倍……

美年健康的资产负债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,从14年底的34.45%到18年底的55.39%,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跟随一路下滑……

图:美年健康近5年财务风险指标

 

▲注: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

融资动作变大,财务费用自然居高不下。过去三年,财务费用从4714万增加到了2.458亿,占上市公司营收比例分别为1.09%,1.77%和2.91%,在公司销售费用依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(平均销售费用已经占到了总营收的25%左右),这种不加节制的财务成本其实把公司逼入了净利缩窄,竭泽而渔的境地。(举个例子,公司2018年归属净利润8.21亿,财务费用就达到2.48亿,占比达到了30%)

 

有人说,这种情况依然是“健康”的,公司有毛利率接近50%的体检业务作支撑,怕什么?

“怕”的就是体检业务的不给力。占公司营收总额96%的体检业务并没有像扩张的速度一样给人以惊喜。截止2019年年中,美年大健康过往12个月的营业收入(LTM)和毛利(LTM)同比增长分别为13%和3%,比去年同期的增长率(39%和48%)减少了不少。

背后的下滑体现在哪里?单店收入的迅速下降!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,美年健康控股的体检收入分别为34.43亿元和34.78亿元,增长出现了停滞,体检中心数量却增加了不少。

 

也就是说,未来即便美年健康继续增加门店,如果改变不了单店营收下滑的事实,营收的增幅很可能一再被抹平,与此同时背后还会有越来越庞大的运营开支和财务费用等待其去“消化”……

三季报已经宣告美年健康的“资产荒”正式到来,今年前三季度,美年健康的经营性现金流出6.59亿元,去年同期为净流入0.86亿元,同比下降865.47%。除了流动性不足,质押的风险也在渐渐暴露,控股股东上海维途投资的质押率甚至高达99.99%……

此时的美年健康,已经身不由己了。可以想象如果此时阿里没有搭一把手,俞熔面临的将会是怎样的境地……

 

03

美年VS瑞幸,都不健康,都得了同一种病

为什么我会说“想来一杯瑞幸咖啡压压惊”,其实是因为,美年健康和瑞幸咖啡发展的过程,实在是有点像。

两者所面临的行业,属性不同,但同属于高毛利率的“新兴”风口,高复合增长率的市场形势也是相同的。中国咖啡市场的消费存量比起欧美国家少之又少,确实有发展的潜力。而中国人口基数庞大,体检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尚不足40%,同样由很大的“扩容”空间。

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,美年健康和瑞幸咖啡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借道资本运作实现快速扩张,美年健康的志向是门店数量在2020年底达到1000家,瑞幸咖啡提出的雄心壮志则是2019年总门店数达到4500家。

而两家能够持续烧钱的背后都是靠融资驱动的,美年在A股玩花式资本运作,瑞幸则在美股市场大行其道,甚至吸引了“星巴克”大佬贝莱德拿着竞争对手的分红为之助阵。

但两者似乎又都走上了烧钱买用户,唯快不破的怪圈。美年健康的销售人数占员工总数的三成,而营销费用更是长年盘踞在营业收入的25%左右,可谓体检行业砸广告,买用户手段的“集大成者”,而瑞幸自不必说,从一开始就奔着流量和网红路线去的,“暂不考虑盈利”也反映出管理层对公司经营的预期,先扼杀同行,再考虑提价盈利的如意算盘早已打得叮当响。

乃至在“单店营收”的数据上,两者都给人以相似的观感。(2019年第一季度,瑞幸咖啡营收4.8亿元,几乎与2018年第四季度的4.65亿元持平。但门店数已经由2018年四季度的2073家上升至2370家……)

无论是美年还是瑞幸,这两家都是拿着投资人的钱去做赌注,去讲自己长篇大论的故事。美年健康把高商誉、高负债的风险悬在了资本市场接盘侠的头上,瑞幸咖啡也是如此,一旦商业模式被证伪,两者背后的投资人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为了加快流量变现,瑞幸走起了2B的路子,卖起了小鹿茶和甜品,玩起了“场景”化营销,搜集起了用户数据来做研究。而美年健康之所以去对阿里投怀送抱,想必面临的也是和瑞幸一样的困局——毕竟美年健康的角色还不便于像瑞幸一样闪转腾挪,在流量陷于瓶颈,变现难上加难,再扩张下去恐输到一无所有的时刻,只能期待阿里的“超级流量入口”来解一解燃眉之急。

危急时刻,两者都只能继续“傍大佬”来暂缓危机,本质上还是因为,无论是美年健康,还是瑞幸咖啡,都是各自行业快速成长的“巨婴”,面对风口急失了心智,在自身条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谋求脱离固有财务框架的限制,“速成”寡头,结果只能为疯狂扩张埋下后患。

 

泄露隐私、违规营业、员工资质存疑……美年大所面临的自身问题却比瑞幸要复杂。瑞星要验证的是某种商业模式是否会成功,产品本身还是具有竞争力的。而美年健康的商业模式虽没有瑞幸那么凶险,但碍于其层出不穷的产品痛点,很容易在“模式”尚未成熟之时就从自我内部崩盘。

看到飞奔的美年健康,我想来一杯瑞幸咖啡压压惊!

上一篇:融创中国携手清华大学建设国际级医学中心,打造“健康中国”新样本

下一篇:首小时成交额增长276% 京东健康11.11亮眼战报凸显健康消费两大趋势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www.aabbgg55.net 2002-2014 技术支持:www.aabbgg55.net